资讯平台

  • 文章点击量排行

学校要闻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面向产业 深耕教学 谱写高质量发展育人新篇章

编辑:杜鹏  点击:  时间:2025-10-26  作者:  来源:教务处

【编者按】当“十四五”的时间卷轴缓缓收束,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发展蓝图上,早已缀满奋斗的印记。五年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师生投身“美好汽院”建设新实践,从汽车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到产教融合的深度探索,从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到校园建设面貌的焕然一新……每一项标志性成果的背后,都是全体师生“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同心协力,更是学校与汽车产业、地方经济社会同频共振、共促发展的生动实践。

为回顾总结学校取得的发展成就,展望未来发展思路,学校新闻网推出【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专栏,既是为了回望来时路,细数那些凝聚着汗水与智慧的收获;更是为了锚定新坐标,激发全体汽院人接续奋斗的热情。站在新的起点,愿我们以过往成就为序章,以昂扬斗志为笔锋,继续深耕汽车教育沃土,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行业发展的道路上,书写更多属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精彩华章!


“十四五”时期,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密对接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书写高质量发展育人新篇章。

一、铸魂育人,筑牢立德树人坚实根基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开门办思政”,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推进思政课及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式发展。着力打通学科壁垒和体制藩篱,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十四五”期间,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本科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入选“湖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综合改革示范校”,建成全国首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教研示范基地、省级理论热点面对面实践基地等多项省级平台。

“三全育人”新格局落地生根。系统制定《大学生AUTO成长计划指导意见》《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探索“三全育人”与“五育并举”深度融合路径。构建“大一适应引航、大二成长导航、大三飞跃护航、大四自立助航”的分年级分类别递进式育人体系。坚持以文化人,编创国内首部汽车工业教育题材音乐剧《先生的汽车梦》荣获“省级最佳舞台剧”,原创音乐党团课《车轮上的青春》成功首演。持续打造“三节两月”文体活动品牌,年均举办校院级活动250余项,体育文化节系列活动超千场,覆盖师生18000余人次。

二、固本强基,打造一流本科专业体系

布局新兴交叉专业。出台《本科专业结构优化与发展规划》,聚焦汽车产业“新四化”趋势,优化专业结构,强化“汽车”特色,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专业体系。坚持“需求导向、动态调整”,十四五期间新增“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车辆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21个战略性新兴专业,并对传统优势专业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升级,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精准对接。

深化一流专业建设。以“双万计划”为牵引,按照“分级建设、产出导向、特色发展”建设思路,强化专业内涵建设。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国际认证专业7个。入选工信部第二批“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基地”建设单位、“工业信息安全”和“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实施单位。

三、改革创新,激发教育教学内生动力

课程建设提质创优。强化课程标准,推进课程“保合格、上水平、树品牌”层级发展。构建国家-省-校三级金课体系,打造一流课程教学团队。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8门,省级一流课程54门。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2个,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与省级示范项目协同发力。推进AI赋能课堂教学,面向全校分模块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改造智慧教室和实验室135间,打造形成教、考、管、评四位一体现代信息化课堂教学新环境。

教育教学改革纵深推进。坚持“工程教育回归工程”,实施本科教育“620”行动方案,构建适应未来社会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人才培养范式。打造“少农班”“饶斌班”“涉外法治班”等5个人才培养特区。深化“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探索校政企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模式。获批教育部新工科项目4项(两项结题优秀),省级新工科项目20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7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产教融合协同发力。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打破校企培养边界、教学科研边界,将行业前沿技术融入教学。获批高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案例团队6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0余项。东风HUAT智能汽车产业学院获批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汽车智能装备产业学院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创新发展服务社会》等多项人才培养成效被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刊载。

四、闭环管理,构建特色质量文化

质量保障全程可控。构建“1+6+N”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围绕人才培养全流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条件与建设等27处质量控制环节,完善制(修)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等71项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制度,规范教学运行过程管理,全面保障教学质量。

质量意识内化于行。建强质量保障队伍。成立质控中心,优选专兼督导、学生信息员。持续开展“三查、五评、双激励”,建立闭环运行、持续改进机制,并通过本科教育质量监测、质量报告、专业认证等外部评价持续推进质量提升。

五、多措并举,彰显人才培养新成效

招生就业工作持续发力。十四五期间,学校在校生规模持续增长,招生地域覆盖全国31个省份,生源质量稳步提升。2025年10月正式获批招收中国港澳台籍本科学生资格。本科生就业率持续位居省属高校前列,高质量就业率稳步提升,就业工作先后获得国务院、省市政府、省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等多项荣誉和表彰,案例被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长江网等权威媒体报道。

特色学科竞赛成绩斐然。坚持思创、专创、科创、产创融合,实施“教、学、赛、科、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17521”双创实践计划。着力打造“汽车特色”系列学科竞赛项目,“十四五”期间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40项,省级以上奖励3028项,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5项。学科竞赛全国排名连续六年进入TOP300行列,2023年排名全国223位。“东风HUAT车队”获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在艾瑞深校友会2016-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一。

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深化。成立国际教育学院,与德、法、英、美、芬兰等多国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选派优秀师生代表出国(境)访学培训交流。现有1个教育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来华留学生数突破100人,获批孔子学院1个。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城校共生,形成“1+4”办学格局。深入实施“京鄂对口协作计划”,十四五期间选派200余名学生赴京访学。与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签订战略协议,定期选派教师和学生访学深造。

擎旗奋进,驭势争先。迈向“十五五”新征程,学校坚持面向产业、追求卓越,主动服务国家汽车强国战略和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竞争力为目标,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卓越汽车工程师。(审稿 宫爱红)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车城西路167号  邮编:442002  接待/接访电话:0719-8238177 (08:00-11:30,14:30-17:30)

昼夜值班电话:0719-8511110    传真:0719-8260748     版权所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鄂ICP备1001407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303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