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平台

  • 文章点击量排行

学校要闻

【弘扬教育家精神】罗敏:倾情车城塑师表,知行合一传匠心

编辑:邓玉洁  点击:  时间:2025-09-09  作者:  来源:机器人与自动化学院

【编者按】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一直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聚焦新时代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教学、思政和师德师风工作全链条,着力打造具有大德行、大使命、大视野的新时代“大先生”。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涌现出师德标兵罗敏,优秀教师标兵鄢曹政、孙章栋等一大批优秀教师,他们是时代先锋,他们是身边榜样,他们躬耕教坛、立德树人,为奋力谱写教育强国汽院篇章而拼搏努力;他们身上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书育人故事,展示着新时代优秀教师的风范,发挥出激励后来人的群星效应。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不是每名教师都能成为教育家,但每名教师都应该具备教育家精神,都要争当新时代“大先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师德标兵罗敏教授的师者人生。


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位教授用三十余年的坚守与奉献,书写了一段从产业精英到教育楷模的动人篇章。他,就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首席专家、自动化专业负责人罗敏教授。从东风公司的技术骨干到高校讲坛的育人名师,他始终以“扎根车城、服务产业、培育英才”为己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东风奋楫,执锐破壁

1989年,罗敏教授怀揣着对汽车制造事业的热爱,从重庆大学毕业后毅然投身东风公司的生产一线。在那个技术设备主要依赖进口的年代,他深知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痛楚。十七年的企业生涯中,他从一名普通的助理工程师逐步成长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这段经历不仅磨练了他的专业技术能力,更培养了他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

在东风公司工作期间,罗敏教授亲身经历了中国汽车制造业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转型历程。面对国外技术封锁,他带领团队日夜攻坚,成功自主研发关键设备部件,打破了国外厂商的技术垄断。这些宝贵的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技术可以引进,但创新能力必须扎根于本土;设备可以更新,但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立足于自主。正是这种深刻的认识,让他在2005年作出了人生中的重要抉择——投身高等教育事业,将多年积累的工程经验和技术智慧传递给年轻一代。

这段产业经历不仅为他后来的教学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更塑造了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成为他日后教学工作的鲜明特色。

车城立芯,深耕育匠

2005年12月,罗敏教授正式加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作为自动化专业负责人,他面对的是专业建设初期的种种困难:设备不足、师资薄弱、教学体系有待完善。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激发了他改革创新的决心。

在教学改革方面,罗敏教授展现出了非凡的远见和魄力。他深知,要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此,他带领专业建设团队深入开展调研,学习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

他大力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在保证理论基础教学的同时,大幅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构建了“基础实验-综合实训-创新实践”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他主持建设的“工业机器人电气控制”课程,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最终被认定为湖北省线下一流课程。

此外,他还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他利用自己在企业积累的资源和人脉,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不断完善实验条件。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带领团队对进口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使其更符合教学需求,同时也为学校节省了大量资金。这些设备后来成为学生开展实践训练的重要平台,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罗敏教授的带领下,自动化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该专业先后获批湖北省品牌专业、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获得国际通行证,标志着人才培养质量达到了国际标准。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罗敏教授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他经常深入教学一线,亲自指导学生实验实训,与青年教师探讨教学方法,与企业专家交流人才需求。他的办公室总是最后一个熄灯的,他的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然而,他从不言累,因为他深知:教育是一项播种希望的事业,今天的付出就是为了明天的收获。

薪火相承,秉烛引航

作为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罗敏教授深知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他不仅关注学生的成长,也同样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在他看来,教育的薪火需要一代代人接力传递,而青年教师就是这接力中最关键的一环。

在学科建设方面,罗敏教授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他带领学科团队成功申报“控制科学与工程”湖北省重点学科,并先后获批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这些突破性成果使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成为鄂西北地区首个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培养单位,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科研方面,罗敏教授始终坚持“科研反哺教学”的理念。他长期从事数控技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至今已出版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117篇;主持或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0余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等11项重要奖项,获得专利20余项。这些科研成果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影响力,也为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

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罗敏教授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通过“传帮带”机制,亲自指导青年教师备课授课、开展科研、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他经常对年轻教师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为此,他积极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值得一提的是,罗敏教授特别注重培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他认为,工科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拥有丰富的工程经验。为此,他经常组织青年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这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多名青年教师在他的指导下快速成长,成为专业建设的骨干力量。

在学生培养方面,罗敏教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他们答疑解惑。他特别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许多毕业生回忆说,罗教授不仅教会了他们专业知识,更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十六载春秋,罗敏教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师者匠心”。从东风公司的技术专家到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他始终保持着对事业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爱。他用专业知识和工程经验点亮学生的理想之光,用责任与情怀书写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担当。

在他的带领下,自动化专业从弱到强,学科建设从无到有,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这些成就的取得,凝聚着罗敏教授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但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说:“这些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如今,已近花甲之年的罗敏教授依然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这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正是新时代教师师德的最好体现。

扎根车城三十余载,罗敏教授用智慧和汗水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用责任和担当书写着教育报国的人生华章。他的故事,正如十堰这座车城一样,朴实无华却充满力量,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着不平凡的光彩。他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是青年教师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更是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学习楷模。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车城西路167号  邮编:442002  接待/接访电话:0719-8238177 (08:00-11:30,14:30-17:30)

昼夜值班电话:0719-8511110    传真:0719-8260748     版权所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鄂ICP备1001407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303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