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16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举办,教育数字化成果展同期启动。展览围绕“智能无界·教育共生”主题,生动解答智能时代的教育之问。
学校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前去参观学习,看数字化融入教育各领域,看前沿技术构建教育新场景,看智慧赋能开启教育大变革,现场感受数字教育的公平、全纳、开放、共享等优势,为解答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的新路径,进一步拓展视野、增长见识、积累经验,为学校深入开展数字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把教育数字化作为学校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近五年投入近2亿元打造“智慧校园”,在“数据共享化、环境智慧化、资源数字化、管理流程化、安全体系化、运维智能化”上综合发力,建设成果处于鄂西北前列,教育数字化转型持续加快,有力推动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基础建设,打造智慧校园环境
建设网络机房、数据中心机房和高性能计算机房,教室实现万兆入室,校园网络已实现有线无线全覆盖,部署防火墙、日志审计、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等网络安全设备。建立数据治理体系服务、数据标准及数据质量管理制度,设计了数据治理组织和规范,设计完成数据编目,利用平台工具完成数据治理,形成数据资产,基于平台和数据完成现有数据库数据的清理,对外提供多种形式的数据服务。对校内教学、科研、学工等33个相关重要业务系统采集、转化、管理等,形成全域数据库,形成教师一表通、学生一表通的现有业务数据汇聚。

全校建有多媒体教室近200间,智慧教室132间,部署了TCA/TC直播录播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和教室内外授课的良好衔接,构建了“不同空间,同一老师、同一教室、同样内容、同一堂课”的教学模式。建有微课制作室60间,为教师开展翻转课堂、TBL、PBL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场地支持。
深化数智融合,赋能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依托超星泛雅平台搭建了适合本校教师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利用该网络教育平台,目前累计已有1000余门课程的5000多个教学班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了智慧教学管理平台,实现了管理部门在线排课、学生自主查询课程及考试安排、教学效果评价等功能。建成了财务管理虚拟仿真平台、银行业务虚拟仿真平台、物流管理虚拟仿真平台、ERP信息化虚拟仿真平台等多个虚拟化实验实训平台,支持基于VR/AR的实践教学方式,改进了教学方式,提升了教学质量。建设了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使用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全流程管理(开课、排课、选课)、学业评价(成绩管理)、学位申请与论文评审(预答辩、送审)等核心模块,构建了覆盖研究生培养全周期的数字化管理闭环。

改革教学评价,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学校在智慧教室部署了视频集中管理平台,实现了远程巡课、远程环境巡查等功能,通过全方位观测多媒体教案、师生活动影像、教师板书、学生抬头率及点头率等信息,实时监测反馈课堂教学情况。以数字化手段向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实时反馈教育教学的动态变化,制定教师课堂线上评课体系,通过课堂改革促进学习革命,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和主动学习。精准服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通过个性化、伴随式教学信号采集,对教学活动中产生的行为、情感等多模态数据,进行学情、教情多指标自动分析,帮助授课教师掌握课堂整体情况,发现学生的个体学习差异,从而调整授课节奏、师生互动、教学环节设置等,实现数据驱动下精准助力教师提升教学效果,构建“综合评价、精准督导、多元助推、协同提质”的正向反馈机制。

发力应用推广,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学校制定出台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混合式教学课程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支持建设和引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目前学校在课程中习(学习通)平台共建设3951门次课程,课程资料244808个,近50门课程获批国家级或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每学期有80门次课程进行利用课程中心(学习通)平台和楚课联盟平结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学校每学期都会从“超星尔雅”和“智慧树”这两个知名教育平台精心挑选150门优质课程作为教学资源的有力补充。这些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艺术文学、科学技术、历史文化以及现代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满足不同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加强智慧治理,提升校园管理现代化
通过一网通办、企业微信、辅导猫、OA系统等,持续推进智慧办公办事系统建设和移动服务治理,形成了PC+移动端服务模式,实现学校管理架构与日常工作的网络化运转,提高管理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引入AI科研助手,推动AI技术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提高科研效率;秉持“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出汽院AI问答小助手,打造覆盖教学咨询、学术支持、行政服务等核心场景的智能问答生态。
(宣传部 广娟、信息技术中心 杨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