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梦想交融,激荡青春。今年是五四运动106周年,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3周年。
又一个五四青年节将至,特殊的时间节点,双重的历史坐标,“何为青年,青年何为” 的叩问愈发振聋发聩。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1915年创刊的《青年杂志》曾这样给出定义。
百余年过去,关于青年的激昂定义,早已熔铸为当代青年的精神基因。今日之汽院青年投身时代洪流,面对民族复兴伟业,“生逢盛世,肩负重任”的青春之花同样灿烂。他们胸怀大我,拧紧“总开关”,追逐青春理想;他们锤炼自我,增强“硬本领”,激扬青春风采;他们建功有我,勇当“排头兵”,贡献青春力量。他们高举“五四”火炬,让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留下属于汽院青年的时代“脚印”。
教育强国建设浪潮奔涌,新时代青年工作使命在肩。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共青团紧扣学校“三步走”发展战略,以思想铸魂、科创赋能、实践育人、服务青年为着力点,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在培养卓越汽车工程师的征程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一、思想引领铸魂:让信仰的旗帜高高飘扬
“汽车产业转型需要什么样的青年人才?”走进学校“青马工程”课堂,学生们正在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论述。近年来,学校团委构建起“理论课堂+实践阵地+文化载体”三位一体思政体系,让红色基因深植汽院学子血脉。

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分层分类开展团学培训,打造以“青马工程”为统领,以“少农班”为主体的“青干”“青才”“青苗”“青芽”一体化团学骨干培养体系,培育出共青团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批团学骨干典型,他们以自身成长经历讲述汽车故事,在校园内外掀起“用汽车讲好思政故事”的传播热潮。创新打造国内首部聚焦汽车工业教育的主题音乐剧《先生的汽车梦》和“青年说·百生讲坛”文化品牌,以齿轮传动的艺术意象演绎建校先辈“造中国车”的执着信仰,通过《车轮上的青春》等原创宣讲,将实验室的“齿轮扭矩”转化为信仰传承的“精神扭矩”,形成理论教育、艺术熏陶、实践转化的三维育人格局。
二、科创引擎驱动:在产业链上练就硬本领
走进东风HUAT方程式赛车工作室,机械传动组的同学们正在调试混动赛车底盘。这支由学校支持孵化的学生科创团队,已连续三年斩获“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总成绩前三甲。这正是汽院共青团、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联合实施“五业一体”的缩影。
发挥共青团桥梁纽带作用,聚焦“挑战杯”赛事创新,在学校“大团学”工作体系模式下,瞄准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前沿领域,构建“科研攻坚-竞赛练兵-产业转化”全链条育人体系,跨学科组建11支青年科技先锋突击队开展联合攻关,研发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同步创新“揭榜挂帅”培育机制,依托“大车辆”学科优势组建智能驾驶、新能源材料等方向攻坚团队,通过“导师库+项目池+孵化器”精准培育机制,近年来,在“挑战杯”国家级、省级竞赛中斩获47项荣誉,深度参与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成果转化体系,多项成果获企业应用,助力产业链技术升级,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成绩不断突破,2024年首获国赛金奖,形成“赛场即课堂、奖杯作教材”的特色育人范式和“揭榜-攻坚-转化”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
三、实践育人塑形:在基层一线厚植家国情怀
“底盘调校的不仅是参数,更是为民服务的初心。”围绕学校“大车辆”学科链,面向汽车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绿色循环电池、低空经济等产业,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储能技术、智能驾驶、智慧交通等研究领域,构建“汽车+”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生态体系。

通过校地共建机制创新,与县域、社区签署合作协议,形成“校团委统筹+专业队伍支撑+基层实践联动”工作体系。连续多年组织“译路同行”翻译服务队等专业团队服务世界武当太极大会、十堰马拉松大赛、东风商用车论坛等重大赛会,打造展现城市形象的流动名片。将暑期社会实践打造为“行走的思政课”与“一线专业课”融合平台,创新实施“三个一”工程,千余支实践团队深入湖北省“一芯两带三区”主战场,在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获奖统计排行榜中,学校凭借77项获奖排名首位,“启为·创新”非遗传承项目、“玩转汽车课堂”社会实践团队连续多年斩获全国百强社会实践项目,在乡村振兴最前线形成社会实践与专业教育的良性互动。
四、服务青年暖心:在师生互动中筑牢成长基石
“成长困惑的化解需要双向奔赴的对话”,走进“与青拾光·书记院长餐叙会”现场,党政领导、青年教师正与学生们探讨新能源电池研发的职业发展路径。校团委聚焦青年师生“急难愁盼”,构建“立体式倾听-靶向式服务-长效式反馈”师生交流机制,打造有温度的成长共同体。
制定出台《团学工作办公场所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创新实施《共青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委员会落实“三全育人”工作实施细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育人元素全挖掘-内容供给全优化-工作载体全创新”质量提升体系,将育人体系贯穿共青团工作全链条,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实施精准施策。特别是通过起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关于进一步密切师生交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实施意见》,系统构建“师生对话-协作实践-反思提升”闭环机制,建立覆盖思想引领、学业指导、职业发展的全周期成长服务体系,形成教学相长、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在“支点战略”的壮阔蓝图中,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共青团正以青春为笔、以产业为卷,在“一主四翼”发展格局中构建起贯通车城十堰与中国车谷的创新廊道。从实验室的精密调试到总装车间的实战淬炼,从“青马工程”的信仰熔铸到“科创七星”的产业攻坚,团组织正以“三力一度两保障”工作体系为引擎,锻造兼具技术硬核与家国情怀的汽车新青年。当书记院长餐叙会的智慧结晶转化为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当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青春足迹丈量祖国山河,这支传承着“造中国车”精神基因的先锋队,正以思想铸魂、科创赋能、实践育人、服务青年的立体化育人模式,在教育强国的赛道上挺膺担当,在民族汽车工业崛起的时代坐标中,谱写着“强国有我”的青春华章。
(校团委 鲍洁、杜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