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缪勇 图/门泽祺)12月29日上午,学校在逸夫图书馆报告厅举行2021年度创新创业工作总结会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启动仪式,副校长张红霞、经济管理学院分党委书记杨长春、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党委书记杨高举、数理与光电学院分党委书记张默、体育部主任余超、学工部部长陶伟、教务处副处长李建、机械学院副院长陈君宝、电信学院副院长梅建伟、黄海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刘成武以及各学院双创联络员、二级学院学科竞赛师生代表、取得2021年SYB创业培训讲师资格的教师代表、双创学院全体人员等150余人参加会议。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院长缪勇主持大会。

会上,缪勇作2021年度全校创新创业工作总结。缪勇指出,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拼搏下,我校创新创业竞赛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学科竞赛共获省级及以上奖项430项,国家级奖项170项,A类竞赛国家级奖项57项,关键指标“A类国赛获奖数”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的挑战目标(挑战目标40项)。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喜获全国铜奖4项,省赛金奖4项、银奖1项、铜奖3项。省赛金奖排位赛综合成绩我校位列全省高校(含985、211)第7,省属本科高校排名第3,均取得历史性突破,学校被湖北省教育厅授予互联网+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和“集体贡献奖单位”称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批国家级项目20项、省级60项,校级立项31项;结题67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66篇,获批专利1项,立项率和结题率再创新高;建立创业培训师资库,举办第二期全省“SYB创业培训师资”培训班,我校24名教师参训合格取得创业培训讲师资格。组织2021年SYB大学生创业培训,共有18级学生2257人参加培训,培训合格率超过92%;牵头完成教育部“创业管理”本科新专业申报工作并通过省教育厅专家评审;积极引入资源,扩大双创圈,打造十堰双创新高地,形成双创资源共享、双创课程互认、双创平台共建共用局面。2021年学校获批湖北省发改委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储备基地)、湖北省人社厅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A级)等平台称号,牵头成立“十堰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并成功举办十堰市首届创新创业高峰论坛,举办“东风梦想车”赛事,与东风公司创业基金会、东风商用车公司等共建校企联合众创空间;双创实践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积极争取各类资源,截止12月15日实现创收金额达200万元,人均创收40余万元;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被评为“全国高校十佳创业社团”。我校2名学生分别获得湖北省教育厅“长江学子创新奖”、“长江学子创业奖”,1名学生获得十堰市“十佳创业青年”。
陈君宝、李怀君分别代表机械学院、材料学院做二级学院学科竞赛经验总结发言。电信学院程诗卿、经管学院武少玲分别代表全校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发言。机械学院许婧璇(测控192、动力先锋社赛事部副社长)、材料学院刘寒冰分别代表学科竞赛团队骨干学生发言。

活动中李建、陶伟分别为我校获得中国第七届互联网+大赛国铜的电院、经管、理学、双创等四支团队代表颁奖。
张红霞分别为经管学院、外语学院颁发颁发第七届互联网+大赛优秀组织奖、集体贡献奖。
随后,缪勇主持举行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启动仪式。他首先肯定了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在第七届互联网+大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工作成效。他指出2022年为了激发二级学院办赛、参赛的热情,改革互联网+大赛校赛办赛机制,将实施承办单位实行轮值制度。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分别由机械学院(主赛道)、马克思主义学院(红旅赛道)承办。陈君宝代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组委会介绍具体的工作方案。缪勇为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承办单位机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授旗。

李建、陶伟共同为我校暑期承办的湖北省人社厅第二期SYB创业培训师资班培训合格教师代表颁发了湖北省创业培训讲师证书。

会议最后,张红霞充分肯定了学校2021年双创工作取得的成绩,今年双创学院向全校师生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创新创业活动给学校带来了蓬勃生机,充分展示了学校风采,培育了学生的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她指出,未来,产教融合大楼、教育强国项目大楼、新校区建设等都将为学校的双创教育提供更好的平台;同时也指出了双创工作存在的不足,教育部重点赛事急需突破,学生参与率与参与质量有待提升等;她对2022年学校的双创工作提出了希望与要求。一是双创学院和相关部门培育典型,树立榜样,要加强对学科竞赛优秀学院、学生和竞赛项目的宣传,让师生敢于、愿意、乐于参加学科竞赛和双创活动;二是从全校高度重视双创教育体系建设,对专创融合、科创融合和赛课创一体化,对接产业,融入专业、贯穿学业、引领创业、促进就业,将双创纳入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三是坚持一学院一品牌,一专业一赛事,一导师一团队,一学生一项目,组建跨学科有梯队的团队,技术成果转化、科技赋能,打造高水平创业团队,实现赛事科技转化价值;四是各二级学院要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教,加强二级学院双创分中心、分基地建设,分层分类,团队式发展;五是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双创教育的支持力度,支持二级学院加强双创通识课程、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张红霞最后指出,未来是一个双创的时代,青年是最富有双创精神的群体,希望全体师生一起在创新创业热潮中建功立业,为学校早日实现升大目标而努力奋斗!